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ico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会动态 >

寻找城市的记忆

来源: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作者:舜筌 时间:2020-09-08 16:42  打印 关闭

——暨“蓝天工程”纪念馆举行揭牌仪式

2020年96日,为纪念辽宁省“蓝天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倡导的蓝天工程纪念馆,在刘鸿典建筑博物馆暨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辽宁省政协环资委主任、原环保厅厅长、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朱京海,沈阳市大东区区长、原沈阳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刚,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晔,学会秘书长张国徽等以及多位热心环保和城区更新的企业家朋友为辽宁省“蓝天工程”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仪式。


 

辽宁省自2013年提出“蓝天工程”以来,通过淘汰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强化了秸秆禁烧监管等一系列举动,辽宁空气质量取得较大幅度的改善。在淘汰燃煤小锅炉方面,全省共拆除30吨及以下的锅炉一千多余座。同时,这些锅炉房如何利用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刘鸿典建筑博物馆所在的这座建于70年代的、只有300余平方米的小锅炉房就是其中之一,它曾为沈阳市区居民冬季取暖做出了贡献,当下又为“蓝天工程”做出了新的探索,而在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努力下,加上工业遗存和历史传承理念,重新改造成博物馆,做出了榜样,不仅焕发了第二次生命“重新供暖”,同时也成为城市记忆的一个缩影。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伊塔洛·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书写故事的文字就是一座座建筑,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将组织“后蓝天工程”项目,深度探索旧锅炉房的改造利用,现向全社会征集为辽宁“后蓝天工程”做出贡献的案例、建筑照片和文字等,同时,我们也将就如何做好“后蓝天工程”这篇文章展开相关研讨、交流和策划活动,诚邀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徜徉在展墙左右,俯仰于上下空间,
踟蹰于红墙内外,流连在新旧之间,
一座小锅炉房的改造过后,
经过“重新供暖”,
再到“文化供暖”,
正走在“后蓝天工程”的大道上... ...

    刘鸿典教授(1904-1995),辽宁宽甸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始人,师承梁思成、童寯、陈植等大家,是我国“建筑四杰”的直系传人。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是继梁思成教授之后我校建筑学科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教育家。刘鸿典教授从1950~1986年近40年的教授生涯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包括王小东院士、常青院士、刘克成教授等在内的许多当代中国建筑界的精英。

投稿联系人:唐明博

联系电话:024-62788792

稿件邮箱:LNSESORG@163.COM

 


关闭